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论著
>>
张桐瑀:欲将丹青写丹心――记国画家张龙新
新闻类别:艺术论著 阅读 10553 次 发布时间:2007-12-30 18:49:12
欲将丹青写丹心
――记国画家张龙新
张桐瑀
对21世纪的中国画坛而言,画家们的价值观念、创作理念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中国画在转瞬间被置入一个新的时代语境,身处其间的画家们也在自设和被设的矛盾中寻找自我的社会确证。自我价值实现方式的多元化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画家们的创作心态,本属于画家个人内在需要的绘画创作成了当下许多画家装点门面的应景之物,绘画创作由心灵内求变为物欲外求,当下画界的浮躁心态也就像传染病一样缓慢地传染开来。
面对此种情况,许多画家渐渐失去了已往的操守,无意潜心探索,把创作当成了生产,把与观众的心灵交流当成了金钱交换。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在这充满物质享乐的时代里,有些画家却沉潜下来,将探索的眼光投向了绘画创作,绘画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栖息之地,国画家张龙新就是这样一位勤于钻研和潜心创作的探索者。
这些年来,许多全国性大展、学术性大展都有张龙新的作品展示,也应该说他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国画家。这种活跃不仅体现在他参展作品数量多,更体现在他在绘画手法探索方面的活跃。对中国画当代发展中表现语言、表现手法的多元拓展一直是张龙新“耿耿于怀”的心结。他常常在思考和尝试各种表现手段,笔墨与空间的关系、笔墨与透视的关系、笔墨与质感的关系、甚至是摄像常用的变焦透视都成为他表现手法的试验切入点。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还用油画工具材料画了大量颇具笔墨意味的山水画,且不说这些作品的画科种属是油画还是国画,仅就他以认真的态度,孜孜不倦地创作出如此之多的作品,就足以令人佩服了。从张龙新“不择手段”的探索过程来看,他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和认识来考量中国画当代发展问题,是在努力地将中国画传统表现语汇向现代表现方式转换,以达到作品与画家、作品与观众的同情共感,使作品能真正作用到人的心灵。我们应当承认,当下许多中国画作品,已成为观众看不懂的怪物,作品与自然、作品与生活、作品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大,绘画创作成了“自言自语”、“自说自画”的自我安慰。此种绘画创作上的顽症不仅是张龙新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下许多画家绕不开的难题。不解决这个难题,中国画的当代发展就成了天方夜谭。基于此种识见,张龙新的中国画笔墨探索一直围绕着时代性、现代性转换来展开,努力地激活传统笔墨的表现方式,使其成为可为现代画家所自由运用的现代绘画表现语汇,这也是他从艺多年的“丹心”所在。
在张龙新众多的创作题材中,长城系列是他最为擅长的表现内容,也最为广大观众所熟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曾在巴黎为他举办过长城系列山水画展,其影响之广可见一斑。在张龙新的长城系列山水画中,既有具体描绘某一段落地域的长城,也有他臆想而出的长城,但无论出于何种情况,他笔下的长城都有着迥异于他人的气势与气韵,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此时的绘画作品,已超越了长城本身,成了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激荡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灵。
张龙新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有着多种多样的尝试,但他在表现内容上却相对单纯,他就是抓住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承载量和可代表中华民族性格的长城,抓住了一个文化符号,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明智之举。笔者认为,贯穿东西不同地域、地貌的长城,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变化下,将来一定会在张龙新的笔下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无限风光来。
2006年春,张龙新担任了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主任,除了绘画创作外,他还各方奔走,组织了许多大型美术活动。特别是《中国青年美术家新农村采风画展》在中国美术馆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美术工作委员会青年画家们提供了一次展示机会,也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了广泛好评。
2007年8月,张龙新荣获由世界华人协会颁发的“2007世界杰出华人奖”,此奖是他作为华人美术界唯一代表获此殊荣。
张龙新今天所取得的不凡成就,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以往一天天打拼的结果,没有每天的努力和探究是决不会有今天的收获的。
看来,一位画家的成功不仅要有绘画本体的探索和发现,还要有个人修为上的提高,唯其如此,才能谈得上是一位有成就的画家,我们期待着张龙新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文化报》)